贾玉山: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事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干草调制贮藏岗位工作的感悟

2024年06月20日 09:28 格根图 点击:[]

  作为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的一名岗位科学家,我有幸与许多同仁共同探索并开拓了适应我国体制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与发展之路。这一过程大大丰富了我国科技管理和科技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让我深感荣幸与自豪。我有幸见证并参与了我国牧草产业的飞速发展,这份成就感与荣耀感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


图1 贾玉山教授赴农业农村部国家草品种区域实验站进行调研

一、创新驱动牧草产业技术革新

  作为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干草调制贮藏岗位科学家,我深知自己肩负着重大责任。在草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团队立足内蒙古,辐射全国,致力于解决牧草生产加工中的根本矛盾和主要技术问题。多年来,我们以苜蓿、燕麦、羊草等饲草为重点,开展了一系列适时收获和调制加工技术的研究。目前,我们团队已经集成了多项优质饲草加工技术和品质检测技术,发表了200多篇论文,制定了15项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授权了53项专利。多项成果在国家级和地方级的推广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河套地区盐碱地苜蓿加工调制技术集成与产业化技术”成为2024年自治区农牧厅的主推技术之一,“柠条灌木地的优化生产、生态模式应用”被推为2020年国家林草局100项重点推广林草科技成果之一。此外,我们的研发成果也在蒙草集团、正时农业、优然牧业等国内饲草生产龙头企业进行了推广示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我们团队的技术支持下,内蒙古超越饲料有限公司成功入选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这进一步证明了团队在牧草产业发展中的重要贡献和影响力。

  天然草地作为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对维护健康的生态环境和支撑我国草食畜牧业发展至关重要。作为国内最早研究内蒙古典型草原天然牧草的团队之一,我们深入探讨了天然牧草收获和干燥过程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天然牧草干草最适收获调制技术。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首次提出了天然牧草青贮增效技术,这一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天然牧草收储制度带来了重大变革,荣获了中国草业科技一等奖和内蒙古科技进步三等奖,达到了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在2019年全区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上,我们与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该项目也得到了科技厅的备案和报道。

图2 贾玉山教授指导天然草地植物群落调查工作

  针对我国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饲养成本高、优质粗饲料资源短缺和浪费严重等问题,我们提出了以“饲草为主”的饲草型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技术。该技术显著提高了羔羊的日增重,提升了羊肉的品质,对我国草食动物养殖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同时,我们将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转化利用,在国际互联网+大赛中获得了国家金奖1项、银奖2项,进一步展示了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潜力。

二、团队建设助力产业人才培养

  在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团队成员达到54人,其中核心教师4名,支撑教师8名。多年来,团队成员共同努力,在科学研究、研究生培养、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赢得了多项荣誉认可。我们构建了“科研—创新促产—学科、教材建设—教学模式—创新创业—科研”的互相交叉、良性循环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从多个层面扩展研究生人才培养空间,培养了一批具备综合能力的研究生。在教材建设方面,我们也做出了贡献,主编出版了多部国家级、省部级规划教材,累计共有9部,涵盖了“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等时期。我们的努力得到了认可,荣获了“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奖励,为我国牧草生产领域的人才培养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科技推动饲草产业助农兴农

  尽管已经退出牧草产业体系多年,但对草业事业的执着与热爱从未减退,始终致力于支持我国饲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农牧民的脱贫致富工作。持续深入生产一线,为草业的发展和乡村振兴做出了应有贡献。在赤峰市、呼伦贝尔和通辽市等多个饲草主产区开展技术服务,近三年累计举办各类现场会、培训班等活动50余次,培训基层技术人员及农牧民1600余人。同时,作为中组部巴林左旗科技特派团的一员,长期扎根在生产一线,开展科技成果示范推广、技术咨询、培训讲座等科技服务。致力于解决当地优质饲草供给、作物秸秆高效利用等关键问题,多次被中央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人民日报、中国人才杂志期刊、内蒙古日报、赤峰日报等各大媒体报道。此外,还积极向国家相关部门和当地政府提出建言献策:①向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建议“将草产品纳入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取消牧草运输过路过桥费,并被采纳;②促成全国人大提案“牧区实施饲草储备战略”的提出,解决季节性饲草供应不平衡等问题,提高草原牧区的防灾抗灾减灾能力;③向中共中央办公厅提出关于“建设牧区饲草安全储备库”的建议,并被采纳。

图 4 贾玉山教授参加科技特派团工作

  在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工作的这十年,不仅是国家牧草产业发展的黄金十年,更是我个人快速成长的十年。体系的发展模式使我得到了全面、系统的锻炼,形成了全产业链的新思维模式。体系为培养国家牧草方面优秀专家队伍和专业技术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愿意看到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继续蓬勃发展,勇于奋发,迎接新的挑战。我也希望体系能够进一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引领牧草产业在草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加强大的作用,为我国草业的新发展开创新的局面!

图 5 团队合影

  贾玉山,男,汉族,1962年10月生,中共党员,博士,草学专业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内蒙古赤峰市人。1981-1985年在原内蒙古农牧学院读本科,草原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1991-1993年在西南大学进修学习硕士研究生课程并结业,1996-1999年在内蒙古农牧学院读博士,动物营养专业,获农学博士学位。曾任国家现代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及加工功能研究室主任、中国草学会草产品加工专业委员会主任、内蒙古草学会理事、内蒙古饲料协会常务理事、财政部农业综合开发评审专家、国家草原保护建设科技综合示范区专家、全国农业机械化与设施农业工程技术专家库专家、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产业领域政策咨询、发展规划和科技支撑服务专家、内蒙古科学技术厅评审专家、内蒙古扶贫办评审专家、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农业评审专家。现任农业农村部饲草栽培、加工与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草学会理事、中国草学会草产品加工专业委员会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首届教材建设先进个人获得者,“草原英才创新团队”带头人,内蒙古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入选者。主持和参加科技部重大专项、农业农村部公益性行业(农业)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 35篇),主编、参编统编教材和专著10余部,起草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15项,授权专利53项。获中国草学会一等奖1次,农业农村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次、三等奖4次。为我国饲草料加工与贮藏、家畜饲养和草产品检测的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

上一条:保护草原,筑牢北疆----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实验室社会开放日

下一条:中国草学会2024年会在南京召开,草产品加工专业委员会举办主题学术交流报告

关闭

Copyright©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饲草栽培、加工与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  版权所有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鄂尔多斯大街29号
电话:0471-4316259